2005年河北省美术专业联合测试19日落幕。2003年、1万,2004年、1万3千人,2005年、1万7千人,考生人数一路飙升,许多业内人士都对这种现象表现出担忧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考生“投身艺术”的热情。连续两日,记者走到从全省涌向省城的艺术考生当中,平底鞋、宽松衣着,身背画夹的他们大多行色匆匆、面有倦色。采访中,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句顺口溜:“远看像要饭的,近看像逃难的,仔细一看,原来是考美院的。”调侃中,透着考生和家长的辛酸和无奈。 ■赶考:为伊消得人憔悴 18日早8点正式开始报到,但刚过7点,考生就渐渐聚集在河北师大西校区的甬路上。7时35分,在操场等候报名的考生已有几百人。衡水周云儿考生告诉记者,这次人不算多,上回她到北京报名时,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排队,在雪地里站了12个小时才报上名。“站到后来雪融成水、混着土和成泥溅了满身,又累又饿又冷又困的我心里特委屈。”聊天中,考生们表示,说吃苦,报名排队这点苦根本算不上什么。同样来自衡水的3名考生去年8月份就到了石家庄,当时人地两生,她们租了一套三居室打地铺住。当房东通知她们租期到了、又要她们交很多押金时,她们根本没找到合适的房子。被扫地出门后,三人天天在网吧过夜,第4天终于在村子里找到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屋。进入11月,天气越来越冷,屋子很潮,盖两床被子仍觉得寒气刺骨,第二天早晨醒来被子上似乎笼着一层水汽。 “从没吃过的苦这回都尝到了”,保定女孩王甜甜说,从决定当个艺术考生后,她就已习惯背着画夹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,或南下或北上去参加辅导班、报考看得上眼的学校。在被问及赶考路上遇到哪些困难时,“水土不服”、“吃不好饭”、“不识路,考点太难找”、“找不到合适的住处”这些答案出现的频率较高。不少同学还增加了被偷、被骗的“体验”。考生白杰真诚地对记者说,自己在家本来是一个没有沾过洗衣粉的独生女,但是因为考艺术,一个人走南闯北,不得不自己来打理一切,“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少,不论是自理能力,独立办事能力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得到了锻炼。即使我这次没有考上,我觉得也收获了很多,因为再碰到别的困难,我都可以勇敢坚强地去面对。” ■花费:多到再也懒得算 在为随机采访设计的小问卷中,有一道关于“花费”的题目。称自己是“高五”生的衡水考生吴波告诉记者,自己小学六年级“从艺”,至今投入超过5万元。唐山的肖凤告诉记者,她从高一开始学画画,一开始她有一个账本专门记录每个月的花费,但后来参加各种考试以及培训班,花的钱越来越多,“记都记不过来了”。不少考生掰着指头算一会儿手一摊,“算不过来啦”。粗估一下,“半路出家”的考生一年花费少则两三千,多则上万。到底花了多少钱考生心里没谱儿,家长可是深有感触。一位石家庄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,儿子从小学开始学画画,到现在投入已经超过10万元。而此时,还没有迈进大学门槛。“只要有一所学校肯要我的孩子,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,我都会让孩子去读。孩子上大学的钱早就准备好了,怕就怕没地方去送。”另一位唐山家长孙女士表示。 ■艺考:为何考生争先恐后? 说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“艺考热”,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罗磊明有些激动,“有些人把艺术类学校当成了‘垃圾桶’,这是最可悲的地方!”罗院长认为,学艺术还是得有悟性的,不是说什么人都能在艺术领域游刃有余。罗院长认为,考生人数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分数线较低,很多学生把考艺作为敲开大学之门的捷径。而这是考生和家长必须尽早意识到的误区———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把艺术类看成“捷径”,实际上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弄不好就摔下去了。艺术类招生比大文大理还是少得多,录取比例也低很多。 罗院长认为,导致艺考大军队伍日渐庞大,学校、家长、考生的因素都有。许多高中太看重升学率,学校把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集中起来参加艺术类考试,“这半路出家的学生们,有的能学出来,有的理科转到文科、又转到艺术类的,就很难学出来。”一些家长看好艺术类专业就业容易赚钱快,就把孩子往这条路上撵,如果孩子兴趣不大而被强迫着参加考试,他会很痛苦。而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考生在身边同学纷纷“从艺”的火爆大环境下,稀里糊涂背上画夹子。这部分考生眼下最该弄明白的是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。如果文科不错,复习一年可能考上一所大学,但如果没天分、没兴趣,考艺之路并不那么好走。 对招生院校的“急功近利”,罗院长也有话要说。他认为,如果作为普及教育,加强考生的美学修养,没有什么不好;对于专门人才培养来说,如果一味扩招,这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了。艺术教育有其自己的规律,不能“放羊”;艺术学生是一个个辅导出来的,就像过去的“师傅带徒弟”。曾有学校一届招收艺术考生2000人,哪还谈得上专业培养? ■招录:考生呼唤考试公平 来自承德的白杰是一个坚定的艺术爱好者。白杰告诉记者,她从很小开始就很喜欢画画,中考的时候就是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升入高中的,还享受到了加50分的优惠照顾。她向往着以后可以做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,记者问她有没有考虑过非艺术类专业,她坚定地摇了摇头:“我就是喜欢这个专业。” 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对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,最大的担心不是自己的实力不够,而是实力够了却因其他原因名落孙山。一提这个,衡水考生杨兰有些激动,这已是她第二次参加高考了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的专业课文化课都不错,去年的成绩就已达到某著名美院的录取线,档案也提过去了,给校方打电话时还被很肯定地告知,“有十二分的希望”。可让杨兰不解的是,自己的档案最后被退回来。今年,她总共报了8所院校,虽然信心十足,但仍有一丝担心去年的遭遇再度发生在自己身上。打击替考舞弊考生、学校招生录取透明公平是像杨兰这样的学生眼下最大的心愿。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罗磊明认为,考生入学后学校应进行复查。复查主要是了解考生的专业水平。如果某个考生水平特别差,就要打个问号,他究竟是怎么考上的?罗院长告诉记者,目前,上海、北京、天津的高校都已经开始这样做。“我省高校也应该加大力量杜绝替考、加强专业水平的复查,否则对其他考生不公平。” 本报记者:许静;实习生:贾立芳、王燕艳 莫让文化课拉后腿 对不少艺术类考生尤其是“半路出家” 的考生来说,文化课是他们的“短腿”,甚至是考艺术的直接理由。唐山考生王铮对此直言不讳:“我学习不好,要单凭文化课成绩上一所好大学根本不可能,于是就选择了艺考这条路。虽然考艺术的人越来越多,竞争也很激烈,但机会还是有的。” 在采访中,不止一位艺术院校的老师及招生人员对记者提到,“艺术是修养教育,作为职业,也是对个人修养要求很高的职业。”目前,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,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。不懂物理和建筑,就无法搞建筑、装潢设计;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。艺术创作必须有文化素养的积累。学艺术的学生必须能“两条腿走路”,文化课一塌糊涂的考生毕业后充其量只是个“工匠”。由此,在高考前这短短的时间内,考生对文化课绝对不能放弃。 据了解,参加2005年全省美术联考院校有河北大学、河北师范大学、河北工业大学等44所省内院校;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有中央戏剧学院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央音乐学院、西安美术学院等31所;另有部分艺术院校录取时参照我省考生的联考成绩。按照政策,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本校艺术类本、专科(高职)专业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。其他院校艺术专业招生,考试文化成绩不低于我省划定的艺术类本、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(含数学成绩)。这样一来,考生文化课成绩达不到“底线”,就根本没有机会。近几年,这个文化课“底线”在逐渐提高,而且,越来越多院校在录取时更看重考生的文化课成绩,一些“重量级”的美术学院要求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达到400多分,已与非艺术类考生相差不多。 来源:燕赵都市报 |
特别说明: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 |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